废气焚烧处理工序中产生的有毒气体(如二噁英、重金属、挥发性有机物VOCs、酸性气体等)具有高毒性和环境持久性,若处理不当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。针对这些有毒气体的处理需结合源头控制、过程优化和末端治理技术,形成多级防护体系。以下是具体处理方案及技术要点:
一、源头控制:减少有毒气体生成
1. 优化焚烧条件
温度控制:维持焚烧炉内温度在850-1200℃,确保有机物完全分解,减少二噁英前体物(如氯苯、多氯联苯)的生成。
停留时间:确保废气在高温区停留≥2秒,使有毒物质充分氧化。
湍流度:通过调整燃烧器设计或引入二次风,增强废气与氧气的混合,避免局部缺氧导致不完全燃烧。
案例:德国某垃圾焚烧厂采用旋转窑焚烧炉,通过优化炉内气流分布,使二噁英排放浓度降至0.01 ng-TEQ/Nm³(远低于欧盟标准0.1 ng-TEQ/Nm³)。
2. 燃料与助燃剂选择
使用低氯、低硫燃料(如天然气),减少氯代有机物和二氧化硫的生成。
添加钙基脱硫剂(如石灰石)或钠基脱硫剂(如碳酸钠),在燃烧过程中固定硫元素,降低酸性气体排放。
3. 预处理技术
废气分质处理:对含高浓度重金属或氯的废气单独收集,避免与其他废气混合导致处理难度增加。
吸附预处理:在焚烧前用活性炭或分子筛吸附废气中的部分有毒物质,降低后续处理负荷。
二、过程优化:抑制有毒气体再合成
1. 急冷技术
原理:焚烧后的高温烟气(约850℃)需在1秒内快速冷却至200℃以下,避免二噁英在低温区(250-400℃)重新合成。
方法:
喷水急冷:通过高压喷嘴向烟气中喷入细水雾,利用水蒸发吸热实现快速降温。
热交换急冷:利用陶瓷换热器或金属管束间接冷却烟气,减少水分引入。
案例:日本某危险废物焚烧厂采用双流体喷嘴急冷塔,烟气冷却速率达500℃/s,二噁英再合成量降低90%。
2. 碱性物质注入
在急冷后向烟气中喷入氢氧化钠(NaOH)或碳酸氢钠(NaHCO₃)溶液,中和酸性气体(如HCl、SO₂),同时抑制二噁英生成。
反应式:
HCl+NaOH→NaCl+H2O
SO2+2NaOH→Na2SO3+H2O
三、末端治理:深度净化有毒气体
1. 活性炭吸附
原理:利用活性炭的微孔结构吸附二噁英、重金属(如汞、镉)和VOCs。
优化措施:
改性活性炭:通过负载碘、硫或金属氧化物(如CuO)提高对特定污染物的吸附效率。
移动床吸附塔:采用连续进料和出料设计,避免活性炭饱和后二次释放污染物。
案例:中国某电子垃圾焚烧厂使用碘改性活性炭,对二噁英的吸附容量提高3倍,排放浓度降至0.005 ng-TEQ/Nm³。
2. 催化分解技术
原理:在催化剂(如V₂O₅-WO₃/TiO₂)作用下,将二噁英分解为CO₂、H₂O和HCl。
反应条件:温度250-400℃,停留时间0.5-1秒,氧气浓度3-6%。
优势:无二次污染,催化剂可再生使用。
案例:韩国某医疗废物焚烧厂采用催化氧化塔,二噁英分解效率达99.9%,催化剂寿命超过2年。
3. 湿法脱酸与重金属去除
原理:通过碱性溶液(如NaOH、Ca(OH)₂)洗涤烟气,去除酸性气体和部分重金属。
优化措施:
双碱法:先用NaOH吸收酸性气体,再用石灰乳(Ca(OH)₂)再生NaOH,降低运行成本。
螯合剂添加:在洗涤液中加入EDTA或DTPA,与重金属形成稳定螯合物,防止沉淀堵塞设备。
案例:美国某化工废气处理项目采用双碱法+螯合剂工艺,HCl和SO₂去除率均达98%,重金属排放浓度低于0.1 mg/Nm³。
4. 布袋除尘与超细颗粒控制
原理:利用布袋过滤器(如PTFE覆膜滤袋)捕获烟气中的颗粒物(包括吸附有毒物质的飞灰)。
优化措施:
脉冲喷吹清灰:定期用高压空气反吹滤袋,维持低阻力运行。
预涂层技术:在滤袋表面喷涂石灰粉或活性炭粉,增强对重金属和二噁英的吸附。
案例:欧盟某生活垃圾焚烧厂采用PTFE滤袋+活性炭预涂层,颗粒物排放浓度降至5 mg/Nm³以下,远低于标准值30 mg/Nm³。
四、辅助措施:监测与应急管理
1. 在线监测系统
安装CEMS(连续排放监测系统),实时监测烟气中的二噁英、重金属、VOCs和酸性气体浓度,确保达标排放。
关键参数:二噁英≤0.1 ng-TEQ/Nm³、Hg≤0.05 mg/Nm³、HCl≤10 mg/Nm³。
2. 应急处理预案
配备备用处理设备(如活性炭喷射装置),在焚烧炉故障或超标排放时立即启动。
设置紧急排放烟囱,配备高效过滤装置,防止有毒气体直接排放。
3. 飞灰与残渣处理
焚烧产生的飞灰含高浓度重金属和二噁英,需按危险废物处理:
固化/稳定化:加入水泥、沥青或螯合剂,将有毒物质固定在稳定基质中。
安全填埋:选择符合标准的危险废物填埋场,确保长期隔离。
案例:日本某飞灰处理厂采用水泥固化+沥青包覆工艺,重金属浸出浓度降低99%,满足填埋标准。
五、选型建议
选型建议:
· 高毒性场景(如医疗废物、电子垃圾焚烧):采用急冷+活性炭吸附+催化分解组合工艺,确保二噁英和重金属深度去除。
· 低成本需求(如一般工业废气):优先选择湿法脱酸+布袋除尘,兼顾经济性与达标排放。
· 超低排放要求:在末端增加SCR脱硝+湿式电除尘,实现多污染物协同控制。
结语
废气焚烧处理中有毒气体的治理需遵循“源头减量、过程抑制、末端净化”的原则,结合工艺优化与先进技术,形成多级防护体系。未来发展方向包括:
1. 低碳化:开发低温催化分解技术,减少能源消耗;
2. 资源化:从飞灰中回收重金属或制备建材,实现废物循环利用;
3. 智能化:利用AI优化焚烧参数和吸附剂再生周期,提升运行效率。
通过技术创新与严格管理,可实现有毒气体的高效治理与绿色排放。
热风炉